INFORMATION CENTER
近日,育媧人口研究發布《中國教育和人口報告2022版》 學前和基礎教育篇。該報告由梁建章、任澤平、黃文政、何亞福及白學松等專家共同完成。報告通過對我國學前教育、義務教育、高等中學教育等各階段投入收益分析后指出,家庭教育負擔過重是造成我國低生育率的最重要原因。育媧人口研究專家建議:大力興建嬰幼兒托育機構,取消中考、縮短中學學制等舉措將有利改善當前現狀。
幼兒園飽和托兒所奇缺 1000萬3歲以下幼兒托育需求迫切
報告指出,“幼托服務體系結構失衡”是我國學前教育階段面臨的主要困境。 0-3歲幼兒托育服務存在嚴重供給缺口的同時,隨著未來出生人口下降,針對3-5歲兒童提供的幼兒園服務可能從“高覆蓋率”演變到“供給過量”的尷尬局面。
數據顯示,我國3歲以下嬰幼兒約4200萬,其中三分之一有較強烈托育服務需求,而目前實際入托比僅約5.5%,距離OECD國家35%的平均入托率差距明顯。另一方面,2021年全國幼兒園共29.48萬所,在園幼兒超4800萬。隨著中國出生人口在2-3年內跌破1000萬,普惠性幼兒園 “過?!爆F象已成定局。
報告分析,財政投入不足是造成低入托率的主要原因。據2020年數據,我國投入幼兒教育經費主要用于3-5歲幼兒支出,0-2歲幼兒教育領域的投入亟待提高。
義務教育階段家庭負擔最重 學生每天學習超8小時
國際學生評估項目(PISA)2018年測試結果顯示,在 79個國家和地區中,中國四省市(北京、上海、江蘇、浙江)取得全部3項科目(閱讀、數學、科學)參測國家和地區第一名的成績。
但中國家庭為此在金錢和時間的投入上過重。根據此前發布的《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2版》估算,中國家庭6-14歲孩子平均養育成本超21萬元,占孩子18歲前總養育成本的44.65%。也就意味著,義務教育階段可能是家庭經濟負擔最重的一個時期。
“中考分流制度”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主要困境。為了能夠擠入錄取率只有60%的普通高中,學生與家長均在付出高昂的金錢與時間成本。過去8年,小學生家長每周輔導平均時長增加了近3小時。在京滬蘇浙等地,15歲學生每周學習時間達57小時,每天連續學習超8小時的負重感完全不輸上班族。
報告也特別指出,“學習時長”與“生育率”二者基本呈“負相關“的關系,每周學習時間越長,社會生育率水平越低,由此可見,教育負重已經成為壓制生育率的大山。
考試制度 造就“最拼”中國高中生家庭
高考壓力是我國家庭教育負擔的最主要來源之一。育媧人口研究專家表示,考試制度的不同,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高中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方面的差異。
2008年,中國青年研究中心的一項調研發現, 78.3%的中國高中生平時(不包括節假日)每天在校學習時間超過8小時,56.7%每天在家學習時間超過2小時,26.0%每天接受課外輔導或家教的學習時間超過2小時。
而在金錢支出方面,2017年中國大陸父母將孩子撫養至大學畢業的平均教育支出為42892美元,位列世界第五,相對于人均收入倍數近世界最高。
專家建議興建10萬個托兒所 縮短中小學學制2年減輕教育負擔
研究顯示,0-2歲入托率與生育率呈現正相關。幼托服務更充分的國家往往是高生育意愿國家。對此,育媧人口研究建議,由政府直接或者牽頭興建至少10萬個幼托中心,將0-3歲孩子的入托率提高到50%左右。要實現這一目標,預估每年大概需要4000億左右的財政補貼。
對于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的多重負擔,報告建議推行配套教育體質改革,包括取消中考、推遲普職分流,縮短中小學學制2年等措施。
“只有大膽改革現有的教育制度,才能解決當前教育效率低下引發的低生育率問題?!庇龐z人口研究專家表示,創新人才的黃金創新年齡是30歲左右,女性黃金生育年齡也在30歲左右,目前接受教育和成家立業的時間因相互擠壓而形成嚴重沖突。所以必須縮短學制和取消中考,減輕了中考和高考的干擾,不僅可以省下很多刷題的時間,還可以更加貼近教育和企業的實際能力要求去設計課程,提升教育質量和學生的綜合能力。
“教育體系效率提高了,年輕人有更多的時間成家立業,家長負擔減輕了,生育意愿也會提高,以期緩解人口萎縮和人口老齡化的趨勢,提升中國的創新能力、綜合國力和生活水平?!庇龐z人口研究專家梁建章說。通訊員 楊展望 揚子晚報/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芳